诗词鉴赏

报错
【试题ID=1929703】
上传用户:779******3@qq.com|日期:2018/4/11|题型分类: 诗词鉴赏

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回答下列小题。

除夜寄微之

白居易①

鬓毛不觉白毵毵,一事无成百不堪。

共惜盛时辞阙下,同嗟除夜在江南。

家山泉石寻常忆,世路风波子细谙。

老校于君合先退,明年半百又加三。

【注释】①因朝中倾轧,白居易外任杭州刺史。时年52岁。②毵毵(sān sān):细长散乱的样子。

10. 微之是唐朝的__(填写诗人姓名),他与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

11. 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。

12.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?请简要概括。

浏览量:2323次    难度系数:          

解答

  • 试题解析

    10. 元稹   

    11. 颔联运用了今昔对比(虚实结合)的手法,诗人回忆年轻时与元稹共事之“盛”,嗟叹如今两人同时任职江南,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命运的嗟叹。   

    12. 回忆“家山泉石”,表达思乡之情;“世路风波”,表现出仕途坎坷的辛酸;“子细谙”表达了对朋友的理解与劝慰;“合先退”表达了退隐之心;“半百又加三”表达了年华老去的伤感。

    10. 试题分析:题干问的是“微之是唐朝”哪位诗人写的,同时题干给出提示“他与白居易并称‘元白’”,由此可以知道该诗人姓“元”,而能与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的只有“元稹”。这是考查文学常识,比较简单。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,并结为终生诗友,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诗作号为“元和体”。

    11. 试题分析:题干要求“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”,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。首先要回顾鉴赏的角度,然后理解诗歌的意思,再分析具体的手法和效果。“共惜盛时辞阙下,同嗟除夜在江南”,这句话意思是说“一起珍惜昌盛的时候辞去官职,一同嗟叹我们在江南过除夕”,前一句写“盛时”,这是年轻时与元稹共事之“盛”,“除夜”“江南”,这是现在两人同时任职江南,前者是昔日,是虚,后者是今时,是实,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,可以从今昔对比的角度来赏析,也可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来分析,颔联在对比之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命运的嗟叹。

    12. 试题分析:题干问的是“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?请简要概括”,这是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。题干问的是“后两联”“哪些情感”,考生不能仅仅立足于后两联,应结合全诗来解读。诗歌标题“除夜寄微之”,“除夜”点明时间,“寄”点明这是寄给友人的诗作,“微之”是对象;首联“鬓毛不觉白毵毵,一事无成百不堪”,意思是“我的鬓毛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白而细长,想起我至今一事无成,真觉不堪”,流露出年华老去的功业无成的伤感;颔联“共惜盛时辞阙下,同嗟除夜在江南”,借助今昔对比表达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命运的嗟叹;颈联“家山泉石寻常忆,世路风波子细谙”,意思是“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,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”,一个“忆”字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“世路风波”写仕途的坎坷,“子细谙”,流露出辛酸之意,也有对朋友的理解与劝慰;尾联“老校于君合先退,明年半百又加三”,意思是“年老的军官适合辞官了,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就53岁了”,“合先退”表达了退隐之心,“半百又加三”表达了年华老去的伤感。

    点睛:对于诗歌情感题,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,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,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。一般答题的时候,尽量两者都涉及。对于情感的把握,可以从题材入手,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;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,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;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,做到知人论世;可以从题目入手,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,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;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,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;可以从用典入手,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,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、态度和情感。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,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,有无暗示。本题难度不大,考生只要抓住“家山泉石”“寻常忆”“世路风波”“子细谙”“合先退”“半百又加三”这些内容即可感知作者的情感。

相关试题推荐

点评试题

 
  • 评分:

    试题评分不能为空

    难度:

    试题难度不能为空
  • 至少要输5~1000个字符

我的试题篮

清空
返回顶部